重庆文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链接地址:

https://clsys.cqwu.edu.cn/

机构简介:

  2009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教授领衔创建“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交叉学科研究中心”,2013年12月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是一所集聚了美国、俄罗斯、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的新材料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科研机构,致力于材料表界面、光电材料与器件、先进材料与成型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2019年7月,学校在研究院的基础上,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旨在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和行业精英。

  学院拥有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领衔的高水平交叉学科的师资团队。现有教职工69人,高级职称教师3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1人,研究生导师18人,留学归国人员10人。其中,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重庆市***、重庆“***计划”学者、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巴渝学者计划青年学者、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省级人才22人次,重庆市“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研究”高校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材料表界面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重庆市“微纳米半导体光子材料”创新研究群体1个。

  学院瞄准材料科学前沿,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近5年涌现出一批对接国家及重庆市战略和经济的原创性科研成果。承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工业信和信息化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专项等国家级项目25项,省部级各类项目140项,总经费9000余万元;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JCR二区以上180篇),出版著作6部,主编特色教材7部,授权国际、国家专利150余项;近三年获省部级一等奖5项在内的省部级科技奖13项,首届全国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名等创新创业奖20多项。

  学院重视多元化、多层次的材料工程师教育与培养平台建设,实验实训设施先进。拥有国家科技部“微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微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百川兴邦众创空间,建有中俄澳纳米光电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发中心、重庆市光电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表界面科学重庆重点实验室、光电薄膜与器件重庆市工程实验室等1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重庆市首批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训练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重庆市孵化器-重庆文理学院地恩科技孵化器。建成面积约5000平米的实验楼和6000平方米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孵化场地,拥有价值6000余万元的实验及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并与重庆京东方显示照明有限公司、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莱宝科技有限公司、招商局铝业重庆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和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构建并实施多元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高,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近年来,学生获全国“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及省部级创新创业大赛及学科竞赛奖50余项,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新型环保材料创新团队荣获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毕业生已被推荐至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学生平均就业率98%以上,多就业于京东方、中船重工、长安汽车、莱宝科技等龙头企业,从事产品设计、新材料研发、技术创新与改造等工作,深受企业欢迎和好评。

  学院新增材料与化工硕士学位点,设有先进表面工程材料、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无机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先进感知材料与器件4个学科方向,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校学生共1000余人。奖学金设有招商局奖学金、协同创新奖学金、科研专项奖励计划等。针对“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合作开展“2+2”“3+1+2”模式的本科、硕士联合办学,已培养本科生5届、硕士生2届。突破高校边界,学院协同国内外高校推进新工科建设,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100余名,发表SCI论文100余篇,10余名同学被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